推动出行即服务(MaaS)发展是破解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困境的重要思路
-
2023.12.06
-
宇通新时空
近年来,受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带来的小汽车快速进入家庭、互联网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共享出行的普及、疫情反复对出行习惯的影响以及公共财政保障能力下降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城市公共交通行业乃至城市交通面临发展困境,社会公众、运输企业、政府部门对行业均不满意。作为全球个人移动终端快速普基以及共享出行蓬勃发展背景下所衍生处的新出行服务理念,出行即服务(MaaS)因其一体化整合理念以及所呈现出的便捷性、可选择、经济性、定制化、低碳化等特征,将成为推动破解城市公共交通当前发展困境的重要方向。
本期专家对话邀请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刘向龙博士,解读破解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困境的重要思路——推动出行即服务(MaaS)发展。
一、城市交通及公共交通当前面临的发展困境
自国家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营运车辆和线路逐年增加,客运量自2014年到达顶峰后开始逐年下降,受史无前例的三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更加明显,城市公众出行习惯发生了诸多改变,根据2019与2022年的交通运输统计公报对比可知,城市客运受影响非常大,且恢复较缓慢。2022年全年完成城市客运量755.11亿人,其中公共汽电车客运量353.37亿人、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193.09亿人、巡游出租汽车客运量208.20亿人、城市客运轮渡客运量0.45亿人。2019年全年完成城市客运量1279.17亿人,其中公共汽电车完成客运量691.76亿人,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238.78亿人,巡游出租汽车完成客运量347.89亿人,客运轮渡完成客运量0.73亿人。同时,城市公共交通为准公益性服务产品,采用低票价政策及政府补贴政策相结合的模式提供服务,近年来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政府补贴的不稳定性使得城市公交经营服务举步维艰;另外城市公交普遍为均一化服务,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不足,难以有效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质量出行需求。
同时,自2015年以来,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与交通运输的不断深入融合应用,我国网约车、共享单车、定制公交等共享化、个性化需求响应式出行服务得到迅猛发展,共享出行已成为城市出行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极大丰富了人们的出行选择与出行体验,根据《2022-2023年中国共享出行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报告,2022年全国网约车日均订单约为1900万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日均订单约为3000万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日均订单约为2000万单,2022年共享出行新业态服务超过300亿人次。共享出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交通与社会问题。个性化出行需求与集约化供给要求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传统服务相对单一且与其他不同模式间衔接服务较弱的公共交通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机动化出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机动车和驾驶人保持高位增长态势,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2亿辆,其中汽车达到3.2亿辆,驾驶人达5.1亿人,每年新登记机动车3400多万辆,新领证驾驶人2900多万人,总量和增量均居世界首位。同时,受近三年新冠疫情、美国为首国家对我国国际贸易环境的破坏等因素的影响,汽车产业日益成为我国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而不断推进,进一步推动了私人小汽车快速进入家庭,这对国家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会带来新的挑战。
同时,考虑到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大多为一城一交的国有企业模式,该模式由于政府定价,对外服务模式单一,可选择性弱,不能及时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高品质出行需求,运营管理水平和机制保障无法支撑多元化服务模式,企业对传统的人-车-场站等传统要素关注和投入多、对数据、碳等新经济要素关注和经营度不够,企业经营缺乏活力。从外部条件来看,部分城市道路拥堵、城市公共汽电车路权未能得到有效保障,导致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行速度慢、可靠性低,上述因素使得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竞争力弱。另外,城市除私人小汽车外的各类运输服务模式间在设施空间、运输能力、运营时间、数据资源、票务支付、信息服务、管理规则、资源经营等方面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整合程度较弱,未能与私人小汽车出行形成竞争力。
二、MaaS概念内涵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
(一)MaaS概念内涵
其内涵是能源资源环境约束下精准响应多元化出行需求的高品质运输服务供给,是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类运输服务资源,为不同类型用户的门到门全链条出行提供可供选择的一体化公共出行服务体系,并通过智能移动终端(APP等)为乘客出行过程中的路径规划、服务预定、票务支付、服务反馈提供易于访问的统一数字界面,其宗旨是通过提高公共客运系统的服务水平来尽可能减少公众对私人小汽车出行的依赖,进而达到促进全社会绿色出行的目的。
MaaS平台框架
(二)MaaS国际进展
自MaaS概念诞生以来,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MaaS相关研究和应用示范工作。如欧盟委员会依托地平线2020科技计划资助了MaaS4EU、IMOVE、Mycorridor三个项目,并对不同示范区进行了MaaS实施效果的评估,其中,MaaS4EU项目评估认为通过MaaS应用可提高用户出行满意度、优化现有公交服务、丰富公交产品;IMOVE项目评估结果反映MaaS在提高综合票务和节省购票时间等方面具有良好促进作用;而Mycorridor项目评估认为MaaS应用可提高乘客出行量(尤其是老人和残疾人的出行量)和私人小汽车转移量,降低乘客出行成本和城市碳排放。同时截止2021年底,欧洲40多个城市已进行不同层面的示范应用,通过这些试点在信息整合、票务套餐、公私协作、商业模式开发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2019年,美国能源署启动了IncenTrip出行服务生态积分项目。日本的MaaS由国土交通省负责统筹推进。其主要特征是以轨道交通为核心、场景化的MaaS试点示范,在2021年先后启动了38个试点项目,其场景化特征非常明显,涵盖轨道+公交接驳、出行+旅游、出行+消费、老年人出行等。新加坡属于城市型国家,由陆路交通署(LTA)统筹推进MaaS工作,更多侧重于城市各运输资源整合和城市多交通方式的一体化服务层面。
国际MaaS应用情况
(三)MaaS国内进展
MaaS理念及良好应用效果为解决城市公共交通当前面临的困境提供新的视角。伴随着国际MaaS研究及应用热潮,我国中央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拟推动MaaS的发展。如201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打造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服务系统,实现出行即服务”,要求交通运输服务供给加快实现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为MaaS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深化落实交通强国发展战略,交通运输部于2021年先后印发的《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均提出“推广出行即服务理念,打造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的相关部署。
国内基础条件较好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淮安、南宁、昆明等诸多城市已开始进行积极探索。2019年起北京通过制定数据开放管理办法、政企合作共建新模式、绿色出行激励机制等方式,启动了“MaaS出行绿动全城”行动,基于北京交通绿色出行一体化(MaaS)服务平台推出绿色出行碳普惠激励措施,鼓励市民全方式参与绿色出行;2021年起上海以“创新运营、便捷服务、数据授权”为主线,开展MaaS平台建设,依托公交、地铁、出租等国有公共运力资源组建了MaaS建设和运营主体,通过跨交通方式的统一支付、卡码融合、一键叫车、预约停车等方式提升出行服务整合水平、推进了出行服务便捷化,扩大了用户群体。2021年,淮安启动MaaS平台建设工作。淮安市通过一家国有控股集团实现城市公交、有轨电车、出租车、网约车、共享(电)单车、停车等各交通模式统一运营管理,具有“体制机制统一、数据资源汇聚、政企共管共治”等特点。
国内典型城市MaaS进展
三、公共交通在MaaS中发展定位
城市交通涉及面广,根据类型大体可划分为公共交通(地铁轻轨或有轨电车、公共汽电车系统、水上巴士或轮渡)、出租汽车、共享交通(网约出租汽车、汽车租赁、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等)、私人小汽车交通、私人非机动化出行(私人电动车、私人自行车、步行)等,各交通方式在空间、时间上的集约程度如下图所示。MaaS理念的核心是整合,即通过将各种运输方式整合在统一的服务体系中,为用户提供一体化出行的规划、预定、支付、清分、评价等服务。通过对国内外已经开展了MaaS研发与应用示范的国家与地区案例的研究发现,这些典型的MaaS产品都具有一个核心共性特征,即在交通服务模式方面均以公共交通为核心骨干运输模式,不同程度实现了城市各种运输模式(如公交、地铁、有轨电车、出租汽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分时租赁等)的整合,另外,部分产品推出的MaaS套餐服务也是主要以公共交通为基础,广受消费者青睐。综上,根据公共交通对于城市交通的主体地位以及国内外MaaS应用示范经验分析可知,MaaS范畴由城市公共交通、共享出行以及主动式慢行出行模式构成。
MaaS与公共交通、共享出行的关系
对于我国而言,土地能源等资源禀赋条件相对薄弱,存在人口体量大,人均资源少等问题,同时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对交通运输领域挑战巨大。其中城市公共交通因与私人小汽车相比具有人均能耗、土地资源占用和排放小等优点,非常适合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匮乏、城市人口密度大的城市发展特点。近年来,虽然公共交通等集约化出行方式虽然受到不小的冲击和影响,但其体量依然巨大,据统计,全国公共交通日均客流量达2.5亿人次,公共交通在集约化、公平性、低碳化、缓解交通拥堵等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与私人小汽车交通、共享出行相比,城市公共交通模式还具有线网规模大、站点覆盖度高、服务辐射人群广、运力规模大、服务集约性高等优点,其中公共汽电车还具有线路及站点易于调整、车辆调度灵活等诸多优点。因此,各地在MaaS体系建设时应更加注重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
四、面向一体化MaaS出行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策略
国内外研究实践表明,MaaS既是一种新的出行服务理念,更是数字化背景下一种新的出行服务生态,其宗旨是构建多模式协同的一体化出行服务体系。资源整合是MaaS体系的核心所在,为此需要实现运力、数据、票务、支付、考核等各类资源的整合。除此之外还涉及到运营调度、服务监管、体制机制、运营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内容与创新。同时,MaaS还可推动出行生态与消费生态(旅游、餐饮、购物、娱乐等)的深度融合发展,是城市交通领域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实现城市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是国家发展高质量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MaaS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推进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转型高质量发展,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基于MaaS理念提出如下发展策略:
(一)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各资源、各要素、各业务流程线上化
整个数字化能力是MaaS平台的关键,部分链条数据的缺失都难以让该平台高效运转。因此,从数据的角度要做到需求要很明确,数据链条要完整,数据质量要精细,数据安全要稳健,数据的权益要清晰,数据交易要闭环,并在此过程中要加强数字化底座建设,来支撑MaaS未来的发展。面向城市公交行业的人、车、站、场、线等各类要素对象以及运营、管理、服务等各个业务流程,依托自身数字化基础设施运营或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推进传统公共交通各资源、各要素、各业务流程信息化,为公共交通系统内部各主体间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间各业务(如运营调度、支付、票务、信息服务、服务评价等业务)协同衔接奠定数字化基础,推动线下服务向线上线下服务模式转型,促进数字化运营与实体运营相结合,实现公共交通数字化运营,支撑公共交通系统服务与效能的提升。
(二)加快推出多层次、差异化出行服务,满足人们多样化出行需求
面对人们多样化、品质化的出行需求,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引导MaaS发展的主导者,需要针对不同群体提供针对性、多层次、差异化的出行服务。不同群体在出行时间、票价及支付意愿、步行距离及舒适性要求等方面有不同的出行偏好,需深入分析不同群体(如通勤、商旅、学生、老人、自由职业者等)的需求,在车辆车型、票价、舒适性、便捷度等方面提供与之相适应的预约式、差异化、品质化为特征的多元化服务,最大化提供乘客的满意度和运输资源的高效性。
(三)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票制票价体系,提高财务可持续能力
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票制票价体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尽快建立多层次的公共交通运价票制结构,通过制定灵活多样优惠票制调节出行者出行时间、出行方式,优化客流分布、均衡交通资源,有效满足不同出行者的需求,从而引导出行者长期选择公共交通;二是落实公共交通运价调价机制,建议由城市价格主管部门、城市交通主管部门及城市财政主管部门联合研究制定运价具体调价程序、具体调价办法、调价周期,定期实施城市公共交通运价调价机制,调整城市公共交通运价水平。
(四)注重数据等各类生产要素资源的管理与综合开发。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产物,除传统运输服务资源等传统要素外,公共交通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虚拟新经济要素,如客、数、碳、票、券、电、广告等,为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除开发好车辆、场站、能源等传统要素资源外,尤其需要拓展好上述新经济要素。如数据资源开发方面,最近中央新发布了数据二十条文件,要求更好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公共交通企业一方面可围绕海量用户出行画像特征(出行群体、出行偏好、出行目的、消费行为等),开展出行服务产品、消费服务产品、精准广告营销等精细化流量开发,另一方面可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来支撑公共交通上下游产业链的优化。比如碳资产开发方面,现在各地都在推行的碳普惠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即能折现出行服务的碳资产,又可以作为一种提高客户粘性的手段,提高整个系统的获客能力,有了客流量之后,其他资产的价值才能上去。
(五)以用户权益和服务体验为出发点,不断创新可持续商业发展模式
充分认识公交服务的社会贡献和市场价值,通过数据要素资源合作加快公共交通行业与旅游、消费、娱乐等社商网络的数字化生态融合发展,充分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思维和能力,以用户权益和服务体验为出发点,不断创新可持续商业发展模式,为公共交通行业服务赋能和创造新价值,不断提升人们出行体验,提高公共交通服务的品牌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
总之,出行是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高品质出行服务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等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MaaS理念具备支撑提供高品质出行服务的潜力,是破解当前城市公共交通困境的主要着力点,国家双碳目标与交通强国战略部署为MaaS理念的落地实施提供了无限可能。MaaS的推广应用将有利于城市公共交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